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消失的香炉营

上传时间:2018-07-04 16:48:25

生成地点:香炉营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消失的香炉营


       宣武区宣武门外大街的香炉营属于椿树街道管辖,在这片北京胡同最多最集中的区域,曾经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保留下来。但随着城市的拆迁改造,椿树地区早已物是人非,曾经密密麻麻的小胡同如今也变的很稀少,存留下来的大部分也都变了味儿,夹杂在新建的楼群众苟且偷生。


      和大吉片一样,香炉营地区也是我非常遗憾没详细记录的一个地区。因为这里拆的太快了,几乎一周一个样儿。香炉营地名源自明代,相传这一代居住了不少从事手工制作香炉的艺人,因而得名。到了清朝,逐渐分为不同的街巷,有香炉营东、西巷,香炉营头条到六条,1965年北京整顿街巷地名的时候,这里的名称得以沿用。


       我哥们儿住椿树园,就在香炉营南边儿,过了前青厂就是,我老去他们家,队香炉营这边也算比较熟悉了。椿树园其实最早就是椿树的那几条胡同,拆了以后才盖的椿树园小区,这边的胡同拆了不少京剧名家的宅子,包括余叔岩,毛世来等。


       香炉营我是在启动拆迁以有一段儿时间后去的,第一次去是陪同《羊城晚报》的一个记者,第二次是一周以后自己又去了一次。当时对香炉营这一代主要是街巷地名的收录,并没有深入地去探寻。在我的记录中,西巷早就没了,三条也拆了,仅记录下名存实亡的头条和东巷,拆的乱七八糟的二条、四条、五条和六条。其中最遗憾的就是五条有个宅子大门非常独特,也很漂亮,没进院儿里太遗憾了。


       香炉营地区历史上也拥有一些会馆,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位于西巷的湖南会馆。近代语言学院、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先生在此住过三年。毛泽东多次到此找先生商讨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民国七年、八年两次春节在此度过。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第五期刚刚寄往这里就被查封,报纸被销毁。黎先生收到这份《湘江评论》已成为珍贵的文物。另外香炉营头条六十二号为广东嘉应会馆,清末诗人黄遵宪曾居于此。


       前阵子翻看香炉营的照片,发现还有一些历史文物需要补充,结果又跑了过去,可看到的是一片废墟,什么也找不到了。香炉营算是彻底在北京地图上抹平了。虽然遗憾,但多少还保留了几张照片,算是对香炉营最后影像的记录吧。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香炉营头条,拆的比较早,2008年就这样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香炉营二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香炉营四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香炉营五条,很遗憾没能进这个院子看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香炉营六条。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香炉营东巷,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