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北京丨京味传统糕点趣谈(上)
说起老北京的糕点,那话题可就长了,从谁都知道的驴打滚、艾窝窝、芸豆卷、牛舌饼等等,京味糕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京味,所谓“京味”的组成就是京城历史的沉淀所积累的文化和习俗,不断吐故纳新,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口味。
京味糕点
北京的糕点业的特点十分突出,它吸取汉、满、蒙、回、藏等民族食品的精萃,融汇南、北、荤、素、甜、咸之特点,形成了与其它地区所不同的“京味糕点”。点心,人人皆知,但点心的概念、分类其实困惑着不少人。点心隶属糕点类,而糕点又属于面点这大门户。若从专业工艺角度来说,则分为:油酥类、混糖类、浆皮类、炉糕类、蒸糕类、酥皮类、油炸类、其他类。
京式点心,与广式、苏氏点心齐为中式点心中的三大顶梁柱。而京式糕点的来源又主要分为三类:宫廷点心、民间点心,以及从外地传来(以苏氏为主)的各式甜咸口味的非主食类面点。
京八件(又称八大件)
当然,由于北京人口主要由汉族、满族、回族组成,以大顺斋为主的清真点心铺也在京城占有一席之地。
其品种多数与汉族相同,牛舌饼、糖火烧、核桃酥等,但唯一的区别是使用清真类食用油。
大顺斋的糖火烧
在北京城过去的苦日子里,家家户户过节不过买一点肉馅吃顿饺子,平时吃糠咽菜,寻常人家根本不会享受到酥皮、甜馅带来的幸福,因此抛去宫廷里的精致糕点,在大街小巷点心铺里遇到的不是达官就是显贵。
即使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代老百姓家的小伙子大闺女们,最幸福的也不过是在打烊之前,买上一点点心渣儿解解馋。
打月饼会的
可为什么在过去,点心那么让人高不可攀呢?
一个是点心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从揉面,和馅儿,上锅蒸,进炉烤,少则半天,多则两天,并且在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货架上的每一块点心都要手工制作。
二一个原因就是制作点心的原材料,精细的白面、鸡蛋、大油、色拉油,放在那个年代,都不是家家都能经常吃到的。
记忆里的点心匣子
虽然现在点心的价格远不及法国的马卡龙,也比不了日本的抹茶卷,但至今像玫瑰饼这类的酥皮点心仍需要多名技师亲手完成,每一块点心背后都是师傅们数年的积累。
而宫廷点心更是因为自己的精细闻名遐迩,制作宫廷点心的师傅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从挑选食材到揉面和馅,从造型设计到控制火候,就连最后的装盘形式都得需要一气呵成,这期间还需要师傅的文化积累,赐给它们一个吉祥的寓意,也是宫廷点心的点睛之笔。
鸡蛋糕(又称槽子糕)
要想一探北京点心传奇,不得不走进依旧叱咤风云京城点心界的几位大佬们的“府邸”。它们的故事不单在于那些美味的糕点,更重要的是历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