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寻找袁崇焕留迹

上传时间:2018-06-19 16:32:17

生成地点:龙潭公园-袁督师庙

贡献者: 北京脉搏

标签

地图展示


图说北京 | 寻找袁崇焕留迹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他构筑了关锦防线,帮奄奄一息的明朝抵挡住后金的围城与进攻。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但崇祯皇帝误中“反间计”,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后南明政府给袁崇焕平反,谥其为“襄愍”。

clip_image002.jpg

袁崇焕像


      袁督师庙

袁崇焕庙,亦称袁祠。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龙潭公园西湖畔的翠柏丛中,距今已有85年历史。

clip_image004.jpg

袁督师庙

袁督师庙有屋三间,坐西朝东,庙内有袁崇焕石像和他的部分手迹石刻。

正门上有康有为的手书“袁督师庙”。庙门两旁,刻有康有为亲笔题写的对联。

clip_image006.jpg

康有为撰写的对联

clip_image008.jpg

康有为手书“袁督师庙”四字匾

庙内明间正壁上,镶嵌着袁督师的石像,两壁和两侧次间中的《明袁督师庙记》、《袁督师庙碑记》、《佘义士墓志铭》等石刻作品,也大多为康有为、梁启超两位老夫子的手笔,有较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

clip_image010.jpg

康有为手书《明袁督师庙记》

1984年,这里被正式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庙后建立了纪念馆,馆内陈列袁崇焕的英雄事迹。

督师庙是由广东东莞人张伯祯建于1717年,修于1980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袁崇焕而建。



clip_image012.jpg

袁督师庙内景


     袁崇焕祠墓

袁崇焕祠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斜街(原是广东义园旧址),是为纪念明末清初抗清将领袁崇焕所修建,包括墓碑、祠堂、庙宇等一系列纪念建筑。现已被作为重点文物被保护。

clip_image014.jpg

袁崇焕墓正门

祠有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壁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袁崇焕手书“听雨”石刻保存完好,嵌于墙上。

clip_image016.jpg

袁崇焕手书“听雨”石刻

祠堂后为袁崇焕墓,据传葬着袁崇焕的头颅,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坟侧小丘为佘义士之墓。


1952年曾对袁崇焕祠和墓进行修葺。198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祠、墓的保护范围东北、东南、西北至保护建筑及其延长线,西南至东花市斜街。


1992修复祠和墓。2002年袁崇焕祠、墓改建成袁崇焕纪念馆。

clip_image018.jpg

袁崇焕亩(左侧为佘义士墓)


      袁崇焕的守墓人

传说袁崇焕死后,其首高悬,其仆佘氏连夜盗出,葬于广东义园,世代为其守墓,即今东城区东花市斜街袁崇焕祠的由来。 此祠初期不为人所知,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诏:“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墓得以修缮,道光时再获维修,由吴荣光题写墓碑:有明袁大将军墓。吴荣光也是广东南海人,道光时曾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


1952年2月,北京城市改造,曾准备迁移袁墓,叶恭绰、柳亚子、章士钊等上书毛泽东,称“明末满洲久为边患,能捍御者以袁崇焕为最……今日新史学家亦佥称为民族英雄,但或不知其祠、墓即在咫尺。兹当提倡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拟乞饬所司于该两处袁崇焕祠、墓特予保全。”5月,毛泽东回信说:“明末爱国领袖人物袁崇焕先生祠庙事,已告彭真市长,如无大碍,应予保存。此事嗣后请与彭真市长接洽为荷。”在毛泽东亲自干预下,祠堂得以保存。

clip_image020.jpg

佘义士后人在祖辈墓前

“文革”时,袁崇焕墓遭破坏,墓碑被放倒,因传说墓中有金头,红卫兵掘开袁墓,其中竟无一物,佘氏义仆的真实性与否,成为悬案。


从史籍看,盗袁崇焕首级的可能性确实不大,据明人张岱说:“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生噉之。侩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只剩一首传视九边。”


首级“传视九边”是明朝定制,以袁崇焕案的影响,如果有人盗窃其首级归葬,必引发轩然大波,怎可能史籍无载?


估计此墓只是衣冠冢,虽然如此,佘氏义仆能17代坚守,苦撑近400年,亦可感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