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传统老北京炒疙瘩的制作过程

上传时间:2018-07-04 16:52:35

生成地点:南城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传统老北京炒疙瘩的制作过程


      曾经就炒疙瘩的历史起源和制作方式进行过介绍,但没有详细的流程照片,仅仅一张最后的成品,所述制作过程并不直观,对于没有烹饪基础的人来说,不太容易看懂。


       炒疙瘩可以算小吃,也可以算主食,属于北京地方特色。起源于宣武区南新华街路东的藏家桥穆家母女,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用荞麦面制作出了炒疙瘩的最初形式。经过多次改进后,在北京饮食街逐渐站住脚,并受到很多人欢迎。后来河北河间的马东海兄弟来京学艺,并在大力胡同开办了恩元居,正式以炒疙瘩而闻名京城。后恩元居因故停办了很久,如今在万明路东仁民路重新开业。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炒疙瘩所用的面种类比较多,起初是用荞麦面等杂粮,后来改用白面。如今在吃粗粮健康的影响下,炒疙瘩的面里可以添加棒子面等。和面的软硬度要掌握好,太软了切不出疙瘩,太硬了煮出来口感不好。面的软硬度要比手擀面的面稍软为佳。和好以后要盖好醒30分钟以上。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切疙瘩是个比较麻烦的事儿,先擀成7、8毫米后的片,完后切成条,再切成小疙瘩,完后撒上面在案板上轻轻搓动,保证每个疙瘩都沾上面,避免粘连。最好的方式是用细棒子面,绝对不粘连。但煮的时候汤容易浑。疙瘩的大小以黄豆粒大小为准,目前市面上有卖的,机器切的,还有以前有用空心面代替的,但都不如自己家擀的口感好。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煮疙瘩和煮面条差不多,开水下锅,开两锅打两遍凉水,疙瘩全都漂浮上来即可。捞出来以后赶紧用冷水冲凉,反复冲洗几遍,最后控净水分,稍微淋少许油拌匀,放阴凉通风的地方慢慢风干表皮。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炒制和最后的口感。有的时候我时间比较紧,基本都忽略了这个风干的环节,冲凉几遍控净水分就直接炒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青豆是做炒疙瘩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材料,如果没有这个东西,炒疙瘩也就算不上是炒疙瘩了。青豆一般可以去买豆腐的地方买,如果没有,就去买点儿毛豆回来自己剥,也不费劲。剥干净后用水清洗几遍,最好把外皮给清洗掉。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青豆是制作炒疙瘩所有配料里唯一需要提前加工的,要用水煮一下。一是为了去除生豆子味儿,二是让口感比较软面,避免生脆的感觉,让人吃着刮嗓子。一般煮个3、5分钟就可以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煮完的青豆用冷水冲凉,在冲洗的过程中可以将没有剥干净的薄皮给冲洗掉。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其他配料有胡萝卜丁、黄瓜丁、青蒜沫。蒜在制作炒疙瘩时是非常重要的,但放什么蒜没有特别的规矩。有习惯放青蒜沫的,有放蒜苗碎的,当然还有直接放大蒜碎的,主要就是为了有个蒜香味儿。另外黄瓜加工要略显浪费,为了炒好后不出水,黄瓜内心儿一律不要。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北京的炒疙瘩源自清真饭馆,所用食材也都是清真的。最为常见的有牛肉、羊肉和鸡肉。如今还有三鲜的,放虾仁什么的。我喜欢最传统的,羊肉炒疙瘩,味儿蹿。一般我很少买羊肉馅,都是选后腿肉回来自己切小碎丁。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一切准备好后,可以开炒了。炒锅先上火烧热,完后放适当的底油。这个所谓的适当,其实要比一般炒菜要多谢,主要是避免拔锅,尤其是煮完没多久的疙瘩就直接下锅炒很容易拔锅,这也是为什么要风干表皮的原因了。先用葱花炝锅,放羊肉煸炒出水气,烹料酒。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先放青豆和胡萝卜,通羊肉一起炒。青豆虽然用水煮过,但口感在所有配菜中依旧是硬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放疙瘩快速翻炒,这个时候可以用盐、味精、鸡精、胡椒粉调味。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接着就放黄瓜,继续翻炒,动作一定要快。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最后都炒透后淋适当的酱油上色,出锅前撒青蒜,点几滴香油即可。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装盘,食用的时候淋几滴醋,浇点儿红油辣椒,呵呵,口感筋道,味道咸香,吃一盘儿还特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