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北京记忆丨李济深与西总布胡同9号

上传时间:2022-04-12 18:40:32

生成地点:西总布胡同

贡献者: 北京脉搏

标签

地图展示

1-1.jpg

李济深(1885-1959),原名李济琛,字任潮。生于广西苍梧县冠盖乡(现大坡乡)料神村。青年时代即投笔从戎。1913年,又到陆军大学“军官深造班”深造,毕业后被留校担任教官数年之久。1921年,追随孙中山进行国民革命,曾任粤军第一师师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即铁军)军长。


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北伐军后方留守总司令、黄埔军校副校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1927年,曾参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活动,当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总长。1929年,由于蒋桂矛盾,蒋介石下令将李济深逮捕,开除党籍,囚禁于南京汤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党中央为了与粤方取得妥协,被迫恢复李济深的自由,并恢复其国民党党籍。1932年,支持十九路军在上海发动抗战。同年,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及特务统治,不久即离职去香港,走上了公开反蒋抗日的道路。1933年与陈铭枢等发动“福建事变”,主张反蒋抗日,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被推举为主席。


1935年,联合陈铭枢、蒋光鼐、蔡廷楷等人,在香港建立“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简称“大同盟”,并当选为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共卖国政策,积极联络国民党的民主人士,支持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6年,坚决反对内战,主张建立联合政府。1948年,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任主席。


1949年1月,从香港到达解放区;2月抵达北平;6月,新政协筹委会在北平成立,当选为副主任;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李济深长期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

李济深初到北平时,被安排在北京饭店暂住。


不久,就搬到西总布胡同9号安家。北平沦陷时期,此宅被一汉奸霸占,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收回,北平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收。李济深在忙于各项国务活动的同时,常在家中召集“民革”领导人举行碰头会,故人们又称此处为“李公馆”。

封面.jpg

1953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国家将原来的四合院改建成一幢三层小楼和一个小院,共有大小房屋40余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一楼设有会议室、阅报室、宴会厅和工勤人员办公室及宿舍;二楼为李济深办公室、书房、卧室、小餐厅及弹子房(打弹子是李济深长期爱好的一项体育活动);三楼除供其子女居住外,另设有储藏室。前小院栽种着花草树木,环境宁静幽雅。


李济深关心文化教育事业。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家乡青少年的失学问题,创办了“苍梧中山中学”(现改称任潮中学)。1952年,在他的热心支持下,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围棋组织机构——棋艺研究社,社址在北京什刹海南岸2号。1957年,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棋院在北京成立。


李济深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为了减少开支,他建议改革会议开法,将“人大”和“政协”两次会议改为一次举行。这一建议被毛泽东、周恩来采纳。此后,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和“政协”会议的召开,也是如此。从1959年至今未变。


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逝世,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其举办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李济深逝世后,其家属主动将“李公馆”交还给国家。1965年,国家将此院又分配给李宗仁夫妇居住。1969年,李宗仁逝世后由国家收回,一度改为公安部招待所,现为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的办公地点。


李济深的小女儿李筱桐,是我在原华北军区育才小学的同学。在一次老同学聚会时,她得知我退休后仍在从事东城区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就其父寓所命名的问题,嘱我核实并转递有关的材料,使我重新了解这位爱国民主人士的一生。


李济深先生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活动了近60年,曾三次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并被蒋介石关押和软禁达两年之久,也曾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暗杀。尽管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历经曲折和磨难,但他的爱国意志和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渴望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斗争却始终不渝、百折不回。他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学习的。


本条记忆来自公众号“北京脉搏”,该公众号于 2018 年 6 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