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北京记忆丨早年的老茶馆儿

上传时间:2022-04-12 19:13:18

生成地点:北京

贡献者: 北京脉搏

标签

地图展示

封面.jpg

早年北京各城都有老茶馆儿,当时也叫“二荤铺”,像东四牌楼的天宝轩,西城护国寺斜对过儿的天泰轩,鼓楼大街的天惠轩、朝阳门外的荣盛轩,前门外鲜鱼口的天泉轩,南豆腐巷的太极轩和珠宝市的万德楼。这些老茶馆儿都是从清朝起有历史性的老茶馆儿。这类茶馆儿门口外都有木制牌楼,油饰得和东四、西四牌楼一模一样,只不过有大小之分。


每天开门很早,早晨卖茶水也有点心,各家的点心大致相同,叫“盐水烧饼”,一碟10个,有核桃大小,外边有芝麻,里边是椒盐,吃起来又焦又酥很香。中午和晚上卖饭,有大饼、面条,还有米饭、炒菜。炒菜都是一般的肉皮酱、肉丁辣酱等,最高级的也不过是炒肉片、摊黄菜……,没有什么太讲究的。那时候到“二荤铺”吃饭的饭座儿(客人),差不多都要个炒合菜(又称炒杂拌)就是炒豆芽菜、菠菜、韭菜、粉条的混合菜,然后把摊好的鸡蛋往炒合菜上一盖,这叫盖被子,再用大饼卷着吃。


这种老茶馆儿的厨房,都在前边,一进门便是厨房,喝茶、吃饭都得往里走到前堂,在前堂喝早茶或吃早点、晚饭的,大多是劳动人民,座位是长条桌子、长条板凳,再往里走是中堂,中堂的座位是八仙桌、二人凳,每天用热水擦得锃光瓦亮,到中堂的客人,都是生活比较富裕的闲散老年人,再往里走是后堂,后堂的座位又比中堂高级了,如东四的天宝轩,后堂都是榆木擦漆的八仙桌和小方凳,在后堂喝茶的客人,可比中堂的客人气派多了,一张嘴儿就称呼什么张六爷、王五爷……,还有的客人先叫鸟把式提着鸟笼子来,把笼挂在墙上,过一会儿本人才晃晃悠悠地走进来,随着鸟把式立刻把笼子罩打开,一边儿喝茶,一边听鸟儿叫,摆出一付悠闲自得的架式,然后和熟识的客人凑在一起,高谈阔论,什么您闻闻我新装的这包鼻烟儿怎么样吧!


什么您听听我这兰靛颏叫得如何?”天南地北聊得越来越起劲儿,直到10点多钟才各自回家。这种老茶馆儿,很讲究规矩礼貌,只要一进门,服务员便先向您打招呼,等给您沏上茶,还在茶碗里倒上点儿白开水,为客人涮洗碗儿用。随后不断添水,客人走时也很礼貌地把客人送到厅外,还说两句客气话,客人也是如此。如果客人坐的时间长感到累了,总是把鞋脱了,把脚放在另个凳子上歇歇,绝不穿着鞋放在凳子上。


珠宝市的万德楼,除经营茶馆业务外,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前门外戏园子接近,到这儿来喝茶的客人多半是梨园行的二、三路的演员和班底、龙套,同时服务员也喜欢和这些人接近,所以不管城里那家大户演堂会戏,都到万德轩来找班底,有时这些人唱完堂会戏,拿下钱来,便在这里给大家开份儿;还有的在这里给徒弟说戏、用功,有的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一位客人只收一大枚铜子儿的水费。还有的不沏茶,要个茶碗儿喝别人的茶,都把这里当成一个“班底的攒儿”。服务员和这些人搞得关系很好。万德楼对这些穷班底,有很大的帮助。


本条记忆来自公众号“北京脉搏”,该公众号于 2018 年 6 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