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蒜辫子烀狗肉

上传时间:2018-09-12 10:13:44

生成地点:南锣鼓巷

贡献者: 北京脉搏

标签

地图展示

蒜辫子烀狗肉


在烀①狗肉时,要在锅内放进蒜辫子②当作料。这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做法。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 豆腐”。这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在烹调饮食方面,什么主料配什么辅料,用什么作料,都是很有讲究的。

制做精细的中餐讲究用料搭配,与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一样。所以人说“医食同源”在中国是很有道理的,在世界上也未必不认可吧?!

就拿用蒜辫子来烀狗肉说吧,有蒜辫子在内,其味就是好,就是正。笔者祖居北京,亦为好吃之“馋鬼”。尤其好吃京中土产土作的俗食。

我虽然也吃过天桥“狗肉王”的狗肉,以及名厨高手制做的狗肉菜和广东风味的狗肉,但总觉得不如京郊农家用蒜辫子烀的狗肉香醇可人意。

①烀(hū):一种烹饪法。用少量的水,盖紧锅盖,加热,半蒸半煮地把食物弄熟。

②蒜辫子:即蒜带着蒜秧儿编成似发辫的整挂蒜;此指吃完蒜的空辫子。

 

1536718210(1).jpg

京郊农家把狗宰杀后,剥去皮,去掉五脏,再把狗体倒挂起来,先控净其余血,然后才用清水洗净下锅炖。

除了加入花椒、大料(八角茴香)、葱段、姜块、食盐等一般炖肉常用之作料外,还必须用家做的好黄酱,以增其色味,最奇特的作料是要将一条蒜辫子围在锅内,然后盖好锅盖,连煮带炖地将狗肉烀熟之。

其味特醇,而无狗肉的腥气。我就此事问过制其菜的当地高手——张老道。

他说狗的食性杂,其肉虽美,但奇腥难闻,且有毒性①,只有用蒜辫子才能帅众调料杀尽其腥,灭其毒性,增加其肉味之美……

我想这也许就是放蒜辫子的真理吧!后来我在沙河镇中又见国民党十六军的广东军人烀狗肉,也学北方人放入蒜辫子去烀,就问他们是什么道理,他们说北方的狗肉确实比南方的狗肉柴而腥。

北方人烀狗肉时,放蒜辫子去吸其腥,是很对的;南方炖狗肉时,也要放入大蒜。

但是,放进蒜辫子,其味匀又大,又有广吸毒气的草性,所以很有道理……这又是一说。京北北窑是个大砖窑厂,总养着二十来条狗,夜里给看窑厂。

每年他们都把不擅看家的公狗或多年的母狗杀掉,烀狗肉吃。窑上的桂先生,就是做烀狗肉的能手,当然也是吃烀狗肉的行家。

他总是在窑上的菜园子收蒜时,留几辫子蒜头儿不算大的整辫子大蒜,留着用它来烀狗肉使。

他用蒜辫子来烀狗肉,还在其中多加些猪肉,吃起来很香,而且分不出什么是狗肉,什么是猪肉来。他说,这就是放整辫子蒜的作用……

这又是一种说法和做法。因为窑厂要买我家挨着他窑厂的“东头地”,笔者多次吃桂先生做的烀狗肉。

桂先生的酒性也大,肉量更大,而且四、五十岁才和附近一位新寡的农妇结婚,其妇人亦是笔者熟人,人称“马大嫂”,人极开朗又诙谐,也爱吃烀狗肉。

记得笔者曾在其新婚时涂《竹枝词》一首以示祝贺,其名曰《戏赠老辫子新婚》:“老去闺中枯辫长,几曾亲肤伴檀郎。人间天上得佳偶,搂起黄耳②酿甜香!”

①毒性:中医、中厨把所用料物的特有偏胜之气也曰毒。

②黄耳:本为狗之古名。因马嫂耳焦目发黄,故戏而用之。

 

注:北京脉搏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