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在开始今天的文物介绍前,先必须介绍一下它所属的白纸坊地区。听名字不难猜出,以前这片地区和纸张有关。白纸坊并不是并不是街也不是胡同,而是指一片区域。大致范围北起枣林前街,南到南菜园,东起牛街,西到广安门城根儿。
早年间,这一片区域比较荒凉,是南城非常偏僻的地方。在前清老地图上看,这一代几乎没有街巷,多为坟地、菜地、水渠等。我曾经就读的134中学位于南线阁街南线里,最早就叫南大洼子,南线里也是后来起的名字。
白纸坊这片地区在元代形成,明清得到一定发展,特别是清代,这里设有火药局,是清政府制造火药的基地。同时这里遍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家制作纸张的作坊,所以白纸坊也因此而得名。这片区域和纸有关的地名有白纸坊街、白纸坊东街、白纸坊西街、白纸坊胡同、白纸坊北里、白纸坊中里、白纸坊南里以及造纸胡同。据说当时这片区域有座庙,里面供奉着造纸业的行业祖先蔡伦。1949年以后,老旧的造纸作坊相机关闭或合并,原先的水坑荒地陆续建起了一批排子房和简易楼。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北京城人口日益增多,白纸坊成为了安置落户北京人员的一个主要地方。如今这里成规模的老式简易楼就是在那一时期建成的。
顺便说句题外话,在人民公社运动时期,北京拟在四个城区建四座人民公社大楼做公社化的试点儿。西城在福绥境盖起了福绥境大楼,东城在北官厅胡同盖起了北官厅大楼,崇文区跟安化寺建起了安华楼。原计划在白纸坊修建的白纸坊大楼因人民公社运动进入尾声,再加上宣武区底子薄,索性就放弃了。使宣武区成为四个城区里唯一没有人民公社大楼的区。
过去的造纸作坊消失了,但保留下来一座印刷局,位于白纸坊街23号。这就是今儿要说的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一般老南城人都习惯称呼为“五四一”。
这片建筑群是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即1908年。其前身为清度支部印刷局,是中国采用雕刻版凹版设备印钞的第一家印钞厂。中国现代化的印钞基地之一。
宣统三年,印出铜版雕刻凹印钞票,属中国首创。辛亥革命后,度支部印刷局于改称“财政部印刷厂”,政府仍沿用印刷局建筑作为印币厂使用,1912年改名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1928年改名财政部北平印刷局,1945年改为中国印刷厂北平厂。1949年改为中国人民印刷厂。1955年改称国营五四一厂。1988年改现名北京印钞厂。
该建筑群坐南朝北,主要建筑有:主工房大楼、机务科工房、活版科工房、三座二层办公楼及厂内东西四合院等辅助用房。主工房大楼是建筑质量最高的一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屋顶为三角桁架坡顶机瓦,立面简洁,仅大门处作简单柱式,屋檐下做简单木挑檐。内部为水泥框架结构,楼层高大,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