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胡同通州清真寺记录
通州老城著名的十八半截胡同大多数以回族群众为主,是北京著名的回族聚集区。通州三宝之一的小楼饭店就位于十八半截胡同之一的回民胡同西口。在小楼饭店后身儿,就是著名的通州清真寺,其规模可以和牛街礼拜寺与常营清真寺相媲美,是北京著名的清真古寺。
关于这个清真寺,我等于前前后后来过三次,终于在第三次得以进入成功。由于有前两次不成功的经历,所以在第三次来之前,我和我牛街办事处的一位哥们儿提前聊了聊,了解了一些伊斯兰知识,以及北京地区回族常用术语,算是让我进去了。应该说这个清真寺,是我走访北京众多清真寺中最难搞定的。
通州清始建于元延佑年间,是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明正德十一年修缮并更名为“朝真寺”,万历二十一年扩建。清康熙四十七年增建配殿袖亭,以窑殿穿廊构式与正殿相通。乾隆年间再次增修。道光年间盖经学学舍16间,与北侧大门相通。同治年间修缮,将原寺院东扩展,扩大前院,在中轴线上建通天阁楼。1933年部分建筑被日军炸毁,后修复。1945年曾为大学校址。1966年后山门、影壁、南井亭、窑殿均被毁。20世纪70年代重建。1996年重新开寺。
寺东向,跨南北二院。轴线上主体建筑礼拜殿尚存,勾连搭四卷,明三暗五,形制恢宏,顶式多样,集中国左建殿宇之大成,为城郊罕有。一、二卷均三间,前为敞厅,卷棚顶,后乃过厅,硬山脊;三、四卷皆五间,前为调大脊,后为歇山脊;四卷明间后为望月楼,四角攒尖脊带琉璃宝瓶。殿内设井口天花,写意牡丹图案;四周梁枋满饰重彩博古图。数十根金柱 朱漆,皆围捏铁线缠枝牡丹,绚丽夺目,为独具特色。第二卷两山之侧,各建一座六角攒尖顶过门亭,各与第三卷稍间相通,此种设计亦属独到。清真寺占据两条胡同,回民胡同为原清真寺正门,坐南朝北,现在是回民幼儿园。而清真寺主体部分位于清真寺胡同内,大门坐西朝东。
本条记忆来自贡献者“南城老李1979”,该贡献者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