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老北京婚俗,姑娘不能白养,要给一份奶水钱

上传时间:2019-02-11 23:15:27

生成地点:棉花胡同

贡献者: 陈伟

标签

地图展示

老北京婚俗,姑娘不能白养,要给一份奶水钱

        过去结婚,女方家都要“奶水钱”

        现在北京城里,结婚时女方一般都不索要彩礼,要了会叫人看不起,只是婚前由男方父母给女方买衣服和买首饰的钱,结婚时再给一份改口钱,数目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而定。而在六、七十年代的京郊农村,却普遍存在要彩礼现象,说是姑娘不能白养,要给一份“奶水钱”。

       一是因为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作祟,“养姑娘不能当赔钱货”,二是因为日子太穷,这笔钱要留给儿子娶亲用。“奶水钱”可以是几百斤粮食,几百元的现款,或者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实物,总之是必不能少。

         一块手表,要闹跳河

        作家浩然的小说《苍生》就写了这么一个情节:田大妈的大儿子结婚,儿媳要了一块手表做彩礼;待小儿子定亲时田大妈想借回手表用一下,撑撑场面,大儿媳却死活不给,甚至要跳井自杀,原来她已把手表送给弟弟娶亲用了。

         相声说得好

       1979年,相声演员侯耀文、石富宽合说了相声《财迷丈人》,揭露和批判了这种大要彩礼,变相买卖婚姻的现象,那个贪婪透顶的老丈人,对嫁女儿是“按时要价”、“按质要价”,不但要现金、手表、缝纫机,还要咸带鱼、黄豆、威士忌,说什么“吃点喝点玩儿点乐点儿,全是赚地”,虽然有艺术上的夸张,确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姑娘抽烟,娘家陪嫁大长烟袋子

       在过去,老北京人嫁女要陪送全套的瓷器摆设,掸瓶帽筒将军罐,帽镜盆景大座钟,这掸瓶是必不可少之物,寓意“平安”,和帽镜摆在一起寓意“平静”,掸瓶里还要插一把红红绿绿的鸡毛掸子,说是有娘家人给姑娘壮胆呢。

       在乡间,姑娘要是抽烟,娘家还要陪送一杆漂亮的大长烟袋,缀上鲜艳的烟袋荷包,插在大掸瓶里,显得那么醒目好看。娘家除了陪送衣物、被褥、家具以外,还必须要有“夜净儿”、“子孙盆”、“长命灯”这女人三宗宝。“夜净儿”就是尿盆,“子孙盆”是洗“骑马布(月经带)”专用的,“长命灯”寓意夫妻白头到老。

       至今北京人结婚尿盆都是女方买,已成铁律。和北京接壤的河北大厂县,还有个娘家要陪送一副新碗筷新水杯的风俗,说是新媳妇是带着“饭碗”来到,能够自食其力,不让夫家看不起。

        老北京婚俗“正不娶,腊不定”

      北京地区结婚讲究“正不娶,腊不定”。说正月里结婚太岁压头,不利子孙;腊月里定亲克婆家。但腊月可以结婚,曰“娶了媳妇好过年”。结婚必须是“双日子”,阴历、阳历全是双数最好,定日子时还要避开女方的“小日子”(例假期),免得新婚之夜“撞红墙”,“红马上床,家败人亡”,是个大忌;新婚之夜就怀孕的“坐床喜”也不好,俗话说“迈门子儿,妨到底儿;迈门花,妨三家儿”,属不吉。按现代医学来说,婚前男女双方过于劳累,此时怀孕对优生不宜。

在郊区农村,婚前女方的婶子大娘要请姑娘吃“上轿饭”、“填箱”,众亲友把送的礼物、份子钱、点心匣子等放入嫁妆箱、柜中,并送上祝福,以备姑娘嫁到婆家后不好意思敞开吃饭,可以悄悄在新房里以点心充饥,还不露痕迹。结婚前一天,女方家要办“花烛”(音:花哨),宴请亲朋好友和庄亲。

        主腰子、羊皮袄能辟邪

        在顺义、平谷、通州、大厂、三河一带,娶亲时男方还要为新娘准备红色的“主腰子”和大羊皮袄。“主腰子”就是用红布缝的无袖贴身围胸内衣,讲究的还要在下摆斜缝两个插兜,中间用白线相连,寓意夫妻“白头到老”和“姻缘一线牵”。娶亲时羊皮袄必须披上,实在难找用羊皮或狗皮褥子代替也行,到了新家新娘还要坐在上面“压床”。现在简化了,也有穿皮夹克、皮大衣代替羊皮袄的。这个风俗非常古老,老人们很看重,“主腰子”和羊皮袄的寓意都是避邪。


        作者:陈伟

       转载自: 微信号“北京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