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在北京,姑爷是客人是娇客,丈母娘都称他您,这是风俗

上传时间:2019-03-11 15:07:36

生成地点:毡子胡同

贡献者: 陈伟

标签

地图展示

在北京,姑爷是客人是娇客,丈母娘都称他您,这是风俗

       姑爷,也称女婿、相公,古称润玉。在北京地区风俗中,一直有着姑爷是门前贵客,是娇客的说法,在岳父、母眼中,姑爷的身份很高,很尊贵,绝不敢怠慢。

       在通县白庙乡(今任庄地区)流传着一个“井锥子娶亲”的民间故事。民国年间,15岁的井锥子定了亲,要去邻村迎娶18岁的大媳妇。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女家,新郎官瘦小枯干,还没长成,岳父母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给了他几个赏钱让他和看热闹的小孩去玩儿,大人们操持着办仪式。小新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怒之下自己跑回家。爹娘问:“新媳妇呢?”井锥子怒答:“这婚不结了!人家结了婚都成大人了,岳父还拿我当小孩,给我几个大钱儿让我砸钱玩儿!”女方家办完仪式要送亲,却找不见新郎,全都慌了神,麻了爪。知道缘由后,岳父大喜:“好啊,新姑爷既然这么要强,要好儿,这婚礼咱们重新办!”

       于是差人请回了新姑爷,笑脸相迎,奉为上宾,办了隆重的仪式,又请来德高望重的族中长辈和三老四少,陪这小小的新姑爷坐席喝酒。井锥子后来成了地方乡绅,日本人来了也没敢动他一根毫毛。

      一直到现在,北京人结婚时女方家都要摆下一桌糕点、水果、糖块、香茶和烟卷,款待新郎和迎亲的客人;回门时,要有长辈陪新姑爷喝酒说话。我姥爷当年常被请去陪姑爷,回来后,又重新吃顿饭。他说,陪新亲礼数多,规矩多,哪能甩开腮帮子吃得饱!

     “娇客”这个词,现在已不常说了,只有老北京才知道。娇,美好、可爱之意。古代称女儿为娇女,女之婿非本家成员,故称娇客。称女婿为娇客,七百年前的元代就有了。李好古的元杂剧《张生煮海》第三折中:“东海龙神差老僧来做媒,招你为东床娇客。”

       回娘家,又称归宁省亲。归宁,就是“闺女”的谐音(北京管闺女念“闺拧”)。在农村,有“恶犬不咬女婿客”一说,连家中的狗都跟姑爷示好、亲热。“女婿进了门,小鸡没了魂儿。”姑娘、姑爷回娘家,老岳母必会眉开眼笑地去做好吃的,鸡鸭鱼肉,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姑爷要坐炕头,坐上座,有人陪。农村还有个歇后语:新上门的姑爷——不敢坐上席,说明了新姑爷对高规格的惶恐和不安。

       许多农村老太太都称姑爷为“您”,非常的客气和尊敬,成了礼数。评剧《杨三姐告状》中,高占英虚情假意去看望杨母,杨家中再穷也要“烫几盅酒,炒几个鸡蛋”招待他。三姐不允,杨母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要是出了门子,你女婿来了,妈妈也是这样招待他。”在通县马驹桥一带,夫妻二人回娘家,如晚上在岳丈家同房,事后一定要在枕头下塞几块钱,多少不限,意为“给房钱”,否则被视为不吉,娘家会破财。这也是姑爷是“客”的遗俗。

       女儿能找个精明能干,堂堂正正,一表人才,亭亭秀秀的好女婿,丈母娘自然是“越看越欢喜”,疼女婿更是“实打实”。聪明的岳母都明白,疼女婿,敬女婿,帮女婿,对女婿好,实际就是对女儿好,女婿关乎了女儿一生的幸福,只有善待女婿,不挑事端,家庭才会和睦,小夫妻才会更恩爱。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女婿孝顺强过儿。女婿作为家庭中的新成员,一定要当好“贵客”的角色,这个“贵”不是“娇贵”、“金贵”、“富贵”和高傲、自负,而是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团结家人,孝敬老人,勤快担责,能说能干,使家里日子过得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在北京,作为“娇客”身份的女婿,通情达理,嘴甜勤快,在岳母家买煤、卖粮、换煤气,做饭、倒土、照顾弟妹,大包大揽,无私奉献,用实干换真情,尽的责任甚至超过了对亲生父母的孝心。

但也有性格极端的势利眼丈母娘,以财、貌取人,对女婿冷言恶语,挑剔刻薄,不尊重,不体谅;传瞎话,造事端,挑拨小夫妻打架。北京郊区的平谷、房山等地就出现过多起因积怨已久,女婿忍无可忍而杀害丈母娘的血腥案件,成为不和谐的音符,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作者: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