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塔院村笑祖塔院建筑遗存

上传时间:2018-06-22 11:13:44

生成地点:笑祖塔院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塔院村笑祖塔院建筑遗存


       去年和单位孟姐去北站做火车,到清华园站,铁路沿线能看见一片待拆迁的平房区。虽然火车行驶的速度不算特别快,但也属于一晃而过。恰恰就这么个一晃而过,让我发现在这片废墟中有一处特别的院落,明显带有庙宇的特色,而且规格相对比较完整。虽然只是通过屋檐看出来的,但我完全可以可定,这几间房子绝对不会是普通民房。后来通过对西直门北大街铁道沿线的查询得知,这片地区全称笑祖塔院,我从火车上看到的那几间房子,就是笑祖塔院最后的遗存。


      今年1月17日,参观完大慧寺后,从高粱桥开始出发,沿着西直门北大街开始往北走,过了文慧桥沿着河边儿进入笑祖塔院的平房区,一路询问,终于找到了塔院最后的遗存。这个村儿是围绕笑祖塔院而建成的,据史料记载,笑祖塔院曾有6亩多大,房屋17间。明万历年间曾有位在佛教界地位极高的笑祖在此,随后逐渐形成了石座砖塔,又在明、清两代先后立碑。1660年围着塔形成了院,“笑祖塔院”也成了地名。


       笑祖塔院是明肃皇太后所建,而塔院的塔为华严永安普同塔,周围还有十二座小塔。以后高僧在此圆寂,其骨灰被瓮葬于华严永安普同塔下,同时铸铜佛像千尊,置于大师瓮葬周围,以示为大师护法金身。从此华严永安普同塔便成为德胜门外西北方的标志,也是京城西北的名塔之一。有史料记载:华严永安普同塔为八角七层灰砖砌壁,塔顶为琉璃瓦装饰,塔角悬铜铃,华丽壮观。


      一般庙宇的建筑结构都是坐北朝南,而笑祖塔院建筑则是全国罕见的坐东朝西。目前塔院主建筑群仅保留三间殿宇,而且保存状况极差。至于塔院,目前早已毁掉,仅保留几株柏树。村内曾有老人见过塔,但大多在文革前被毁。曾经塔院的位置目前已经被围挡起来,里面什么也没有。


       作为西直门北大街的城中村,塔院已经被包围在天兆家园商品之中。随着新京张铁路修建工程已经开始,塔院作为铁路毕竟之处已经不合时宜。虽然塔院三间殿宇已经成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可以保留,但整座村子将慢慢消失。明万历年间修建的笑祖塔院会慢慢露出真容,得到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至于这个笑祖,有关资料称笑祖俗姓吴,原名月心,又名德宝,号笑岩。北京人。成年后,出家于京城广慧寺,拜了空和尚为师。后“遍参名山”,得法于玉泉时聪,号称临济宗第28代传人。万历初年,因年老,复归北京,“居西城之桥巷败屋楼椽,残僧数辈而已”。然其在佛教界声望极高,所撰《笑岩集》四卷,刊行于世。圆寂后葬于小西门。清世祖福临“三瞻礼焉”,顺治17年扩建成塔院。笑祖之称始见于道光二十二年碑文,目前国家图书馆存有笑祖塔院五通碑拓片。


      有人曾说笑祖塔院为广济寺下院,但查档可知该塔院为临济宗公产,由临济宗各寺住持共推院主进行管理,主持祖师塔的日常修护及扫塔僧人的接待工作,管理经费来源于本寺祭地、房舍,塔院俨然是个独立经济体。民国八年临济宗推选的塔院院主灵岩,也是塔院的末任院主,不论是1931年的寺庙登记,还是1937年的维持会报告,还是1953年的登记,都出现了灵岩的名字。


      比对1930年、1953年两次登记档案,发现塔院在五十年代只剩下剩房屋十六间半,跨院不见记载,寺内文物似乎只剩下语录木刻版,而清碑反而多了一座,此后塔院的运途颇为不堪,院门、土墙、陆续拆除,沦为今天的模样。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