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味道丨丝糕
又有人管这种食品叫“撕高”,说是蒸熟后是个整个儿的大圆饼形,可以撕着吃,故其名曰“撕糕”;民间多称其为“丝糕”;解放前有个教私塾的张退思先生,在为我们这些即将离开他的学生写纪念册,其时正值他吃此食,他顺手就写成了“思糕”二字。记得其中有“思糕路程远,饥饱应自知”之句,大概是希望学生努力往高处走,在身处顺境逆境时均应“自知自勉”之意吧,所以谐其音曰“思高”。这是一种介于粗食细食之间的食品。先用三分之一的白面(小麦面)与三分之二的玉米面(棒子面)掺和匀,加温水及适量的“面起子”,和好,放上一、两个小时,面越发越好。然后,将其摊在笼屉中的屉布上,盖严,加火蒸。待其熟后,揭开锅,用菜刀在屉中划菱形块儿供食。如在和面时加些糖在内,则香软甜美,甚是可口;也有在面中加些小干枣儿的,也很美。俗话说:“小枣丝糕高上高,撑得丫头叫姥姥!”美美的丝糕吃起来香甜可口,令人大饱口福、爱不释手。
本条记忆来自公众号“北京脉搏”,该公众号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