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胡同深深情未了

上传时间:2018-11-19 10:15:28

生成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贡献者: 人文北京

标签

地图展示

胡同深深情未了

1.jpg

1995年7月27日摄于朝内南竹杆胡同。

胡同里孩子很多,但那时胡同里并没有私搭乱建的小屋和汽车,有的只是小孩儿踢球和大人们纳凉。

    家父舒了因考察研究北京胡同三十年,被称为“以步丈量北京胡同第一人”;也因为他对于胡同研究的专注和对北京传统文化的执著与坚守,被称为“北京城最后的守城人”;又因为他长达三十年胡同研究最核心的成果是,绘就了京城手绘胡同分片全图,而被有些媒体称为“北京胡同画师”,然而对我而言,他就是我的父亲。

2.jpg

病榻上的父亲。摄于2016年5月。

家父舒了因考察研究北京胡同三十年,被称为“以步丈量北京胡同第一人”;也因为他对于胡同研究的专注和对北京传统文化的执著与坚守,被称为“北京城最后的守城人”;又因为他长达三十年胡同研究最核心的成果是,绘就了京城手绘胡同分片全图,而被有些媒体称为“北京胡同画师”,然而对我而言,他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舒了,满族,老北京,生于1931年,幼时家贫,屡次辍学,然天性好学,学历不高却志向高远,可谓胸有宏志,但似乎命运不济,始终未曾有施展抱负之机会,但也算在平凡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几十年,本本分分一辈子直到退休。

3.jpg

薛家湾胡同雨中即景 蒋晨明 摄

    其实早在退休前的1985年,父亲就已经开始行走胡同了。不久,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父亲意识到北京城正在经历其历史上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父亲觉得身为北京人应该做点什么,于是从1987年起他便开始了系统地考察北京胡同。
    随着旧城改造的加速和规模的扩大,父亲也加快了步伐,哪儿要拆迁,哪儿在拆迁,他就先奔哪儿,孤身一人和拆迁赛跑。到1991年退休后,他更是一头扎进了胡同里,测量、拍照、走访、记录,这一干就是小二十年。二十年间他起早贪黑,酷暑严寒,风雨无阻;他以步丈量,以文记载,以图描绘,抢救性地搜集、挖掘、考据、整理了很多来自北京胡同深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乏鲜为人知、未曾披露过的珍贵史料,应该说为北京城和北京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城市文化遗产。如今他考察过的胡同大多早已荡然无存,越是这样越显得父亲所做工作的重要和珍贵。

4.jpg

薛家湾胡同“钱氏宗祠”的钱氏家人在向父亲介绍道光十八年重修“钱氏宗祠”时尚留在地面上的一座石碑的碑座。

5.jpg

薛家湾胡同39号的钱氏宗祠   蒋晨明 摄

      父亲三十年考察北京胡同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一图、一书、一画册”,即《舒了·北京手绘分片全图》、《最美乡愁——老北京门联的故事》和《北京胡同影像志》(摄影集)。上述前两者均已入选北京市委宣传部“十三五”主题出版“种子库”项目。“京城手绘全图”计划今年年内出版,《最美乡愁》已正式出版发行。出版单位都是以弘扬北京文化为己任、以出版京味读物见长的北京燕山出版社,胡同摄影集也在筹划准备当中。
      三十年时光荏苒,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长高了、年轻了;三十年后父亲也老了,如今身患重症,卧病在床的父亲已无力在胡同中行走,但身居西山脚下的他心中常想常念的仍然是北京的胡同,只是他这个守城人已然真的无法再守护什么了。现在父亲一边与疾病抗争,一边继续整理胡同的资料。他的身体很虚弱,希望父亲最终能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的心愿。


转自:北京晨报网


作者:人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