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村健锐营演武厅旧址
每次坐车去樱桃沟路过红旗村的时候,总能看见一座古建群,类似城堡,面积还不小。那会儿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也没见里面有过人。后来才查出来,原来这里就是著名的健锐营演武厅,海淀区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不清楚是否对外开放,所以一直没能前往。后来听说这里可以参观,凭身份证就能进去。上次和爹妈去樱桃沟的时候,中午饭后,他们回家了,我一个人从香山一路溜达到红旗村,终于进了我念叨有阵子的演武厅了。
乾隆十二年由于四川西部藏族土司间爆发武装冲突,清政府命令四川总督张广泗出兵金川,是为第一次大小金川战争,战争初期,当土司依靠当地传统的碉堡守卫,令清军束手无策,伤亡惨重。乾隆皇帝遂下令从驻守北京的八旗兵士中选拔优秀者作为云梯兵,针对藏地碉堡的特点进行专门训练。
乾隆十三年300名精锐士兵开始训练,其中上三旗每旗50名,下五旗每旗30名,但是300人的员额远远不能满足征讨金川的需要,不久云梯兵扩军至1000名,后增加到3000人。这支云梯部队就是健锐营的前身。
乾隆十四年经过特训的云梯兵开赴金川,不久挑起事端的土司宣告投降,云梯部队被认为是战争获胜的关键而受到乾隆皇帝的特别嘉奖,不久乾隆皇帝颁布诏书指出:“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营。”于是云梯部队改编为健锐营,驻扎在香山山脚下,成为清朝禁卫军中一支特殊的部队。
由于八旗制度所限,健锐营也实行八旗子弟世袭的制度,健锐营的子弟在成年之后经过一定的选拔便可以成为营中士兵,这使得创建初期由精锐之士组成的健锐营在形成一定编制之后逐渐失去最初的战斗力而归于平庸。旗民与官兵中,懒惰骄奢之风弥漫,军事训练荒废,道光皇帝曾经下旨申斥健锐营:“健锐火器两营,操练本属认真,遇事并能得力,然近日风气,亦不逮从前远甚。”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帝逊位,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八旗禁卫军归民国政府改编,但是这一条款最终没有落实,健锐营子弟纷纷变卖房产各求生路,健锐营作为一个军事单位彻底消失。
由于健锐营驻地位于北京香山脚下,故健锐营演武厅也位于此。演武厅始建于乾隆十四年,外形如碉堡,也称团城演武厅。为了区分北海的团城,这里也称作小团城。
演武厅不仅是健锐营的练兵场,还是八旗兵丁合练演习的场所。每月在固定的日子,健锐营等八旗兵丁要集中在这里进行合练。乾隆皇帝曾二十多次亲临演武厅的“松堂”,检阅、奖励有功的将士。目前这里是北京仅存的一组别具特色的城池式武备建筑,是清朝皇帝训练及检阅八旗军士的场所。
1949年后,演武厅由市农场局接管,归属巨山农场,遍植果木于其中。197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市政府决定,将团城由农场局移交市文物局,正式成立保护机构进行管理。此后十多年来,市政府共拨付千余万元资金,对其进行修缮。
健锐营演武厅为环形城堡式建筑,城内青砖墁地,城外有护城河围绕,跨河与城门相对筑有两座汉白玉石桥。团城东西直径50.2米,南北直径40米,城高11米,宽5米,周长仅190米,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城池。团城墙体为青砖所筑,城堡南北各辟城门一座,拱券门洞,北门门额为“志喻金汤”,南门门额为“威宣壁垒”,均为乾隆御笔。城内厅为1800平方米的圆形空场,东、西城垣各有一条马道直通城顶,当年健锐云梯营在此演练架云梯攻城攻碉。南北城门之上各有一座城楼,北城楼面阔三间,楼内藏有乾隆皇帝御书的四体卧碑,铭刻着健锐营平定准噶尔的战功,此碑文是研究清史重要的资料。南城楼面阔三间,四周回廊,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原来是大臣们休息的地方。
演武厅面阔五间,黄筒瓦,前有月台,乾隆皇帝曾多次在这里阅兵。1934年曾遭火灾。演武厅前是皇帝检阅八旗军的教场,占地约300亩,现已辟为桃园。
桃园内有实胜寺碑亭,为乾隆十四年建。碑亭内有满、汉、蒙、藏四体文刻写的清乾隆帝《御制实胜寺碑记》。碑为方形,高丈余,四面均刻有铭文,记述平定金川的经过及实胜寺沿革。如今寺庙已经废弃,只留有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