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古建群记录
宣武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有四座,分别为广外的天宁寺、牛街的礼拜寺、2013年刚刚升级的报国寺还有今天要说的法源寺。在这几座寺院中,法源寺年代最久远,占地面积最大,建筑群保存相对最为完整,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法源寺位于南横街西段路北的法源寺前街,最早的时候法源寺在胡同里,得往里走挺深的才能到。心在南横街改造拓宽了,法源寺前街基本上算不上胡同了,从马路上直接就能看到寺院大门。
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 “悯忠寺”名称。唐末景福年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明朝正统二年,寺僧相瑢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雍正十二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并正式改为“法源寺”。1949年以后,这座千年古刹得到政府保护,多次拨款堆修。1956年,中国佛学院在这里成立。1963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会议也在这里召开。1980年,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使之成为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中心之一。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
法源寺的丁香花是北京寺院里最为出名的,每年丁香花开的时候,会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曾经上初中的时候,骑车途径法源寺很多次,但从未进去过,一个是那会儿对北京历史文物没有现在这么热衷,二一个是我这个人不信教,任何宗教场所对我来说都没兴趣。即使今天,走访北京很多古寺教堂和道观,但主要目的就是收录文物,而非对宗教感兴趣。
法源寺开放的建筑群为中路建筑群,另外在东西两侧还有附属建筑群。其中5号目前从外观上看是法源寺东路跨院的组成部分,但里面已经沦为了大杂院。而西路建筑群被一家单位占用,结构和外观都发生了变化。
这组照片有2012年和2014年拍的,其中2014年11月30日拍的占大多数。今天刚好是2016年的11月30日,正好两年了,才整理出来发布到博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