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庆特辑】守护来时路 ——清华大学与清华园车站的故事
图/詹天佑题写清华园车站站牌 摄影:王潇翔
1910年,在中国人独立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上,清华园车站作为为“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建设配套的小站建成,从此开始了与清华大学(1911年正式成立)的百年之缘。这个由詹天佑亲笔题写站名的小站,陪伴着清华大学,见证和守望了它所在这片土地由萧条变得宁静,由宁静变成繁华,自己如今却成为一位露着砖头和白灰的老者。
今日,借清华大学建校107周年之际,给大家讲一段学校与车站的故事,希望大家来清华聊清华时,别忘了来清华园车站看看。
前缘
1909年8月11日,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首条中国人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设,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全程通车,并于10月2日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交付使用。其“人”字形线路,解决了最艰巨的火车爬坡问题,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的杰作。
图/身着清朝官服的詹天佑 图片来自1909年发行的《京张路工摄影》
图/京张铁路工人合影 图片来自1909年发行的《京张路工摄影》
图/人字形铁路 图片来自1909年发行的《京张路工摄影》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1909年(宣统元年)《外务部为兴筑游美肄业馆奏稿》记载,“清华园与京张铁路路线距离仅有半里,往来亦称利便…,庶几藏修游息各得其宜。”
1909年9月30日,清廷批准了“外务部为兴筑游美肄业馆奏稿”,该馆设于“西直门外成府东北清华园旧址”,是为清华大学前身。由于游美肄业馆的建设及将来运营的运输需求,1910年,一座名为清华园的车站建成,成为京张铁路上原14座车站外新增的5个车站之一。可以说,清华园火车站从诞生之初就是为清华大学建设配套服务的。
图/1912年清华学校及周边 图片来自网络
百年前京张铁路上的十几座站房代表了中国新兴标准化工业设计,经过多年的城市更新改造,大部分站房已消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之中,在成府路的众多高楼中却还有一处清华园车站坚守一隅。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园站的站牌由詹天佑亲自题写,写着:“清华园车站CHING HUA YUAN宣统二年冬季 詹天佑书”。整条京张铁路上詹天佑只题写了三个车站站牌,现仅存清华园站一块还伫立在房顶。
图/清华园车站老站房 摄影:王潇翔
1911年清华学堂开设,车站与学堂皆取“清华”为名。清华学堂与清华园车站从上个世纪最初的十年就结下了不可分离的缘分。临近京张铁路和清华园车站的条件,让清华大学无论人员交通还是物资运输都获得极大的便利,学校也通过车站和京张铁路为国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1年,也就是清华园车站建成的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满清王朝统治结束。百年间,清华园火车站与清华大学一起,历经晚晴、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间所经历的屈辱与灾难,新生与复兴。
图/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做皇子时的旧居,是康熙皇帝的熙春园中心地带,属于"圆明五园"之一。近春园园志上写着:“水木清华,为一时之繁囿胜地。” “清华”之名由此而来。 图片来自网络
南方的椰子壳从这里去往中国东北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关东军入侵中国东北,东北三省的广大人民与东北抗日联军就开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33年,清华大学受张学良将军的委托,研制出适合在高寒地区使用的防毒面具,它的主要原料为椰子壳。于是,一列列满载椰子壳的货车来到清华园。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发动师生制成防毒面具,又通过清华园车站装车并发往绥远抗日前线。
图/清华大学工学院创始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顾毓琇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图/椰壳活性炭可制作防毒面具 图片来自网络
珍贵古籍从这里去往西南后方
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侵略事件,史称华北事变。华北的局势处于危机关头,1935年11月,清华大学鉴于时局紧急,为未雨绸缪计,又因临近清华园火车站,秘密进行了紧张的贵重书刊装箱、搬迁工作。
当时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朱自清主持下,从清华园火车站将教研工作所急需的图书、仪器四百余箱子装上火车秘密南运。1935年11月19日,朱自清在他的日记中写下寥寥数语:“学校决心迁移各种物品,今晚开始包装书籍。”后来这批南运的书籍仪器又根据学校的指示,再次从汉口辗转运送至重庆北培和云南昆明。
1937年7月29日北平失陷,同日清华园陷落。吴宓日记中记载:“传闻日军已南进至清河。前队已驻守清华园车站。不久,或即来校接收。情形甚为忙乱。”1937年8月,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湖南长沙联合组成临时大学。1938年4月联合大学迁抵云南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图/西南联大老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图/西南联大图书馆老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在“筚路蓝缕”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所创造的学术、科研成就辉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丰碑。小小的清华园火车站也曾为西南联大,为中国教育史做出一些少为人知却又不应被遗忘的贡献。
攻城的云梯从这里撤下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的尾声,北平的中华民国国军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围困,陷于绝境。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在清华园火车站集结搭建云梯准备攻城。
这一幕让当时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的梁思成看到后忧心忡忡。让人略为宽心的是,当时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曾派一名干部密访这位中国建筑历史学奠基人,向他请教城里有哪些著名建筑和文物古迹需要保护,以便攻城时避开。梁思成把北京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地标在了北平军事地图上。所幸平津战役的结局是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图/梁思成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曾经,清华园火车站用作攻城搭建的云梯未曾被真正使用,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火。梁思成先生想守护的北京,今天交与我们守护。
学子的爱国情从这里延伸
在新中国成立前以至上世纪50、60年代,清华园所处的西北郊是远离北京城的郊区。清华园火车站成为清华学生进出北京的重要驿站,否则就只能通过包私车或者骑毛驴、步行的方式进城了。在各个年代清华人的回忆文章中,他们进城去游行、参加开国大典、出席“五一”、“十一”等重要活动,都是从这里乘坐火车。
1935年12月9日,清华大学学生在内的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当时游行的清华大学学生队伍由清华园沿着平绥铁路向西直门挺近。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清华莘莘学子的爱国情也从清华园火车站一步步延伸。
1949年10月1日是开国大典的日子,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要去参加这神圣的典礼。这么多人,当时没有条件乘汽车进城。清华园火车站专门开了一趟“清华专列”,送学生们去参加开国大典,清华园火车站成为年轻的清华学子难以忘怀的记忆。
图/左:一二九运动中北京街头的游行队伍 ,右: 开国大典老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新中国成立后,一年两次的“五一”、“十一”游行,清华、北大、北航、地质、矿业、石油等八大学院的学生都是按照统一安排,集合、列队步行走到离学校最近的清华园火车站,乘晚上的火车到西直门,然后整队向天安门前进。因为人多,全部乘的是货运车,大家笔直地站着挤在一起。今天,再看着这小小的清华园火车站,不禁要想,当年不知是怎么装得下这么庞大的队伍,承载这么多的热情,这么多对新中国的爱。
图/1954年天安门广场的“五一”游行队伍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莘莘学子清华园车站的奉献
1911清华学堂设立之初,校园面积为450亩,位置以现工字厅为中心,北至西大操场北侧,西至静斋前马路一线,南面和东面以二校门南万泉河为界;在1928-1937年间,学校在原有校园基础上分别向东北(现北门一带)、西南(现西门北侧)、东南(现新林院)扩张,直到1948年,校园占地面积已达到1708亩,但仍都位于当时的京张铁路西侧。
图/1936年清华大学与京张铁路及北京城的关系 该图由王潇翔提供
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开始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工作,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为支持新中国建设,国家对清华给予厚望,要求至1958年,学校陆续新增10个专业,本科生达一万人左右,最后规模以一万三千人为限,因此需要扩充试验设备并进行必要的基础建设。
1958年,为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发展,京张铁路及清华园车站做出牺牲,改线、迁站,东移0.8公里处另建新站,新站与老站“清华园车站”有别,名“清华园站”。
图/1958年蒋南翔校长关于校园内铁路迁移致高教部刘皑风副部长的信函
图/1982年清华大学与京张铁路及清华园车站位置关系,其中红色线路为东移后的京张铁路,橘色线路为连接作为货站使用的清华园车站(老站)而保留的部分铁路,黄色虚线线路为已拆除的铁路,并被改为清华大学南北主干道。 该图由王潇翔提供
这一时期,清华园站尽管丧失了原有部分功能,但很快发挥了新的作用。原站的货场仍保留使用,与新站相连。这一变动促使围绕清华园车站旧址形成了一处货运物流中心。山西、河北、内蒙古,所有停靠在清华园车站的线路,货物都会在这里中转。现在中关村东路一带,当年便是清华园车站的货场。清华大学及附近的“八大学院”、众多机关团体运送教学设备、食物供应和冬季取暖用煤而装卸储运都依靠清华园车站货场。
图/清华园站货场龙门吊,1998年,由这里发送的抗洪救灾物资达150余车。 图片来自《我的京张铁路》一书。
清华园车站的暮年之景
短短一个世纪,中国的铁路建设已经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和电气时代,迅速跨入高速铁路时代。城市公路及轨道交通的完善同样对京张铁路,对清华园车站造成了冲击。
图/清华园站再见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个世纪80年代,老清华园车站附近修建铁路职工宿舍楼,站房被拆除两间。2001年修建北四环深槽路段以及2002年修建地铁13号线时,新旧两座清华园火车站之间的联络线遭到了切断及部分废弃;随着货运功能的丧失,曾经围绕着清华园火车站旧址形成的货运物流中心则彻底遭到了废弃。老清华园车站从那个时候起,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没落于水泥森林的小胡同之中。
图/2017年冬清华园车站老站房 摄影:王潇翔
图/2017年冬清华园车站老站房 摄影:王潇翔
詹天佑晚年曾言:“魂梦所寄,终不忘京张。”在京张铁路的身上,寄托了中国人深厚的情感,它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一份工业遗产。
清华大学,莘莘学子,一届又一届,一年又一年,永远年轻,永远迎着朝阳,一往无前。清华园车站,这个由詹天佑亲笔题写站名的小站,历经晚晴、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见证和守望了它所在这片土地由萧条变得宁静,由宁静变成繁华。此间繁华,这个至今还露着砖头和白灰的老站与老者,又将何去何从?
未来可期
2017年,清华校友创建的“清源文化遗产”团队关注到清华园火车站,并对车站的历史、价值、保存状况展开调研,发现车站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传播,保存状况堪忧。团队积极配合在地管理部门中关村街道展开对保护的呼吁。经过多方努力,2018年4月火车站站房的腾退、维修、环境整治即将启动实施,预计年底可见初步成效。
学校与车站的故事讲完了,百年京张的路还在延续,清华大学正在庆祝自己107岁的生日。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我们还想听听属于您的与清华园火车站有关的记忆。
如果您愿意将这份记忆分享,留下自己的青春回忆,可以在本期文末留言(字数不限)。征集故事在整理完成后,将作为系列推文发布在“清源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西城名城保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