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腊八一过跑旱船,载歌载舞过大年

上传时间:2018-10-17 16:59:38

生成地点:棉花胡同

贡献者: 陈伟

标签

地图展示

腊八一过跑旱船,载歌载舞过大年

       一过腊八,北京人就开始忙年了;正月里过大年,更是京城各路花会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北京的花会历史悠久,远的不说,元代定都北京之后,就曾组织过盛大的走会活动:“(泰定元年/1324年二月)甲子,作佛事,命僧百八人及倡优百戏,导帝游京城。”(见《元史.泰定帝本记》)明、清两朝,京东丫髻山、京西妙峰山香火日盛,信徒众多,每到庙会期间,北京周边各县香客不远百里,扶老携幼,纷至沓来,场面颇为壮观。

微信图片_20181017151819.jpg

    京城内外的各档民间花会,更是以这里为中心,摆开阵势,酬神祈福,争相献艺,尽显绝活。除了在年节,大、小庙会和求雨免灾要走会,每逢皇家盛典,祝寿,大婚,京城里还要走皇会。届时,京城方圆百里的优秀会档都要进京献艺,演出之后,还要排出名次,依次封赏。统治阶层对民间花会的青睐和欣赏,对北京地区民间花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北京花会会档繁多,包括开路(飞叉)、五虎棍、少林棍、中幡(也叫大执事)、跨鼓、高跷秧歌、地秧歌、杠箱、杠子、石锁、花坛、小车会、跑驴儿、跑旱船、龙灯、舞狮、什不闲儿、霸王鞭、太平鼓等几十档。有人不明白,小车会和跑旱船形式差不多,有什么区别?小车会是用竹竿扎成一个框架,挎在演员身上,上支彩棚,下围彩布,一边画一个车轱辘,象征是一辆车,一个女演员坐在车中,花枝招展,浓妆艳抹,有的还做双假腿放在上面,仿佛女子盘腿而坐,后有推车老汉,前有村姑、村童拉车,时而模仿上坡、下坡、过坎儿,时而逗趣。

    跑旱船是用竹竿扎成船型,上支凉棚,下围布帘,布帘上画上水波浪纹,模拟船在水中,女演员穿红着绿,珠翠满头,手扶船帮,左旋右转,时起时伏,时而颠簸,犹如水上跑船,旁有艄公呼应配合,做出各种划船动作。妻子的姥姥久居京城,八十多岁时还能玩跑旱船,她说,我舞的和别人不一样,是当年和29军学的,国民党军也有文工团。清代曲艺艺人曾编了个串铃数子《子弟过会》(大过会),对各档花会进行了详尽介绍,京城八角鼓名票律宁先生最擅此段,演唱和表演十分出色,堪称绝活!

    北京民歌专家李丹书先生说,花会中的高跷、秧歌、小车会、跑旱船等会档都有唱段,如高跷的唱段《要嫁妆》、《绣门帘》、《五袍》、《花鼓》等;秧歌的唱段《大树开花》、《马莲开花》等;小车会的唱段《小拜年》、《跑旱船》、《十想》等;跑旱船的唱段《大四景》、《小四景》、《十二月探妹》等,有的是花会专用曲调,有的是民间小曲,内容十分丰富,极富北京地区民间色彩,是北京民歌中地方特点最浓的体裁之一。遗憾的是,花会的唱段现今大多已失传,人们只能看到表演,却听不到优美的演唱了

微信图片_20181017151803.jpg

有一首小车会的曲子《跑旱船》却顽强的生存下来,一直在北京民间流传。

大年初一头一天,

小妹妹跪在姐姐面前,

姐姐一见忙搀起,

跑上前,拉衣衫,

慌忙掏出了压岁钱:

一奶同胞拜的什么年!

正月十五闹元宵,

门头村的秧歌来到了,

大姐又把二妹妹叫,

二妹妹,听见了,

蹬上花鞋往外跑,

锣儿鼓儿敲得真热闹。

二月里来龙抬头,

小姐俩又上了绣房楼,

大姐绣一个枕头顶,

二妹妹,不会绣,

绣了个狮子滚绣球,

两个手儿发麻汗珠儿流。

     这个小曲儿也叫“吴桥落子”,唱起来是铿锵有力,欢快活泼,再加上锣鼓点,更能衬托出节日的喜庆。听名称应是河北一带传过来的,但奇怪的是,在河北吴桥当地却无人知晓,没有流传。德云社郭班主说的传统相声《九艺闹公堂》,插入了“吴桥落子”的演唱,现场非常火爆;

    单弦牌子曲很早就把“吴桥落子”收为曲牌,在《老妈上京》中演唱;我的老师曲艺家赵俊良先生唱过一个小曲儿《小斗牌》,用的也是这个曲调,内容夸张、有趣,令人捧腹;密云县的抗日民歌《抗战小调》,属于“跑旱船调”的同宗民歌,格律未变,但旋律有部分变化,铿锵中蕴含婉转,风格独特。

     在安徽、甘肃、陕西等地,也有名为《跑旱船》的民歌小调,都是闹社火时烘托热烈气氛的歌曲,其中陕北的《跑旱船》影响最大,高亢奔放,热烈明快,全国闻名,唱红了歌唱家聂建华。正是:唱支小曲《跑旱船》,载歌载舞过大年!

作者: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