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画说北京丨晚清圆明园老底片

上传时间:2022-03-15 15:46:58

生成地点:圆明园遗址公园

贡献者: 北京脉搏

标签

地图展示

2015年加拿大皇家BC省博物馆(Royal BC Museum )上线一批由湿版玻璃底片扫描的中国内容老照片。这批玻璃底片的原保管者是一位名叫查尔斯-摩尔( Charles Frederick Moore)的英国人,他是位曾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的领事官员,2014年他的后人将这批底片捐献给加拿大皇家BC省博物馆档案馆保存。这批玻璃底片共计99张,所拍地点大部分是北京,其余少部分还有宁波、乍浦、杭州等地,有些地点无法辨认,照片的标注说明含混不清。我曾咨询请教过几位网友,他们表示也曾在这个博物馆见过这批底片,但对拍摄者、拍摄时间等不甚了了。

1-1.jpg

为此,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琢磨这批底片照片。经过仔细辨认,其中不少照片都似曾相识,例如其中的3张乍浦底片,就是包腊相册中乍浦照片的底片;又例如几年前华夏国拍出的英国军官克拉克相册中的宁波、杭州几张老照片的底片也在其中,等等。包腊相册中的照片注明时间为1870年,克拉克相册注明的时间是1870年至1871年。种种迹象表明,这批底片的拍摄时间为1870年到1871年,前后误差不会超过一年。我2014年曾在“老北京网”发过一篇《疑似约翰-汤姆森拍摄的一批北京老照片》的帖子,帖子中的老照片都在包腊相册中。包腊相册其中的两张照片确定为汤姆森所拍摄无疑。

1-3.jpg

或许有人认为底片的所有者摩尔就是这些底片拍摄者,对此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为零。湿版火胶棉摄影术技术含量非常高,没有经过专门学习或训练是难以掌握的。再从底片的注明来看,摩尔对底片的了解非常有限,或者说是他根本就不知道底片拍摄的是什么,他不过只是这批底片的保管者而已。经过比对,可以断定这批底片都曾经洗印为蛋白照片,并广泛售出过。那个时代的摄影师都是自己冲洗底片并洗印照片的,这位摄影师不仅拍摄、洗印照片,而且还出售照片,不言而喻他肯定是一位商业摄影师。因此可以断定,这位商业摄影师,这批由摩尔保存底片的主人就是著名的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森,不可能再有第二人。

封面.jpg

约翰-汤姆森的底片怎么会在摩尔的手中?其实非常好理解。摩尔是英国人,年纪与汤姆森仅相差一岁,1870年他前后曾在宁波领事馆、北京英国公使馆工作,与汤姆森相识是非常自然的事。汤姆森把这批曾经冲印过照片的底片存放在摩尔之处也是情理中事(大尺寸的玻璃底片还是很沉重的),汤姆森或许希望他之后能够交还给他或者帮他带回英国。之后阴差阳错摩尔没有机会再与汤姆森会面,1885年摩尔全家从中国移居到加拿大生活,这批底片历经100多年后,自然就最终成为加拿大皇家BC省博物馆的馆藏之物。

1-2.jpg

这批底片的最精华之作就是其中的十多张北京圆明园的照片。如果底片确实为汤姆森拍摄,那么他拍摄圆明园的时间要比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1873年拍摄的圆明园照片还有早几年,就是说,汤姆森才是最早拍摄圆明园残垣的摄影师。几年前,我也曾想过,汤姆森当年来到北京,他既然能带着沉重的摄影设备到一百里之外的长城、明陵拍摄,却为什么没有到并不算远的圆明园去拍摄呢?如今,这些疑问似乎有了明确的答案。汤姆森不仅拍摄有圆明园,而且拍摄的数量还不少,除去这批底片中能够确认的十多张外(有几张不一定是),一定还有目前尚未发现的他拍摄的圆明园老照片。

1-4.jpg

1-6.jpg

由于我对圆明园了解甚微,且原底片说明更是含糊不清,因此在后面仅贴出这些老照片,供大家围观,期望方家、达人评判、拍砖、讨论。(为方便查看,原照片经过PS,加强了照片对比度,原文题目《寻踪约翰·汤姆森:疑似汤姆森拍摄的圆明园老底片》)


本条记忆来自公众号“北京脉搏”,该公众号于 2018 年 6 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