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庄有个长寿园
崇文区永外地区是我最闹不清路线的地方,这里结构复杂,胡同密密麻麻。虽然和城里传统意义的老胡同有很大的区别,但这里至今保留着最早期的状态,反应了崇文区最南边居民的生活状态。
这片区域没有特别古老的建筑,基本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平房居多,也包括一部分老式楼房,如我曾经介绍过的是民主北街老楼。另外永外地区也是城四区里为一个有以“村、庄”等乡村单位命名的街巷。如李村、管村、彭庄等。
永外侯庄在我第一次记录这片地区的时候属于一带而过,没有仔细游走,也没拍几张照片。对我而言,这片地区大致记录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细分到每条街巷都拍,确实没有多大意义。不过从去年开始,永外地区拆迁的消息随之而来,特别是上个月新闻也说了,这片区域叫“望坛地区”,腾退拆迁工作最迟年底就要进行。
永外地区人口密度大,复杂的街巷很多,打10多年前就说要拆要拆的,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儿小,最后都不了了之了。不过今年这次是来真的了,已经都规划好了。
侯庄具体的走势,说真的,我闹不清楚。就知道北边通桃杨路,南边与民主东街和民主北街相通,西侧是琉璃井西里。侯庄并不是一条胡同,而是泛指一片区域,其中有好几条小胡同。
6月下旬的一个周日,又来到永外琉璃井,从西里出发,拿着小卡片,随走随拍,记录一下这里的样子。拆迁说快也快,说慢也慢,保不齐什么时候就都拆了。
侯庄这次我认真的走了一次,居然还发现一个叫“长寿园”的地方。这里说白了,就是几栋简易楼凑成的一片区域,有给圆形大门,上面有名字。这里的简易楼基本都是两层结构。建造工艺比较简单,甚至比已经拆除的宣武区石虎巷简易楼还要简单。其中有几栋楼的牌子挂着民主北街,不过看规模像是一个整体。
简易楼作为一个特殊时期老百姓居住的场所将慢慢从北京消失,虽然和历史悠久具有传统韵味的胡同相比,简易楼没有什么历史和文化内涵,但作为一种已经消失的建筑形式,是值得记录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