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河里的老楼房(老楼篇)
西城区西二环外地区可以说是北京老式楼房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这里的楼房建筑多种多样,可以说算是北京“老楼博物馆”。从西便门外的真武庙地区开始,沿着南、北礼士路两侧,一直到西直门外,各种各样的老式楼房林立。我曾经写过真武庙里的那些老楼,西便门外大街10号院,阜成门外大街的老楼房,阜外南营房里的简易楼,月坛北街的洪茂沟老楼房,百万庄的八大区等。这些地方的楼群几乎都是当年的部委机关宿舍,应该说是见证了1949年后北京城市发展格局的历史。
1949年以后,由于复兴门外地区相对荒芜,人烟稀少。所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建议在内城外西边修建新北京城,把政府机关全部搬迁到西边,保留北京内城的古都风貌和街巷建筑的完整性。不过这一建议被否,理由是政府部门过于集中不利于战时疏解。
在随后的北京城建设中,很多大的部委机关都建在了西二环外,包括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几个机械工业部等,这些老式楼房也都是这些部委机关的家属宿舍。在三里河地区,集中了西二环外规模非常大的一片老式楼群。分三个区。随着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有部分老楼被拆,换成了新建楼房。但这三个区中,依旧还保留不少曾经的老旧楼房。
三里河一区的老楼保留不多,昨儿说过的清真寺就位于一区。一区的老楼可以说是目前三里河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楼房。全部为苏式三层单元楼。二区结构比较多样,有50年代的4层尖顶苏式单元楼,也有部分70年代修建的5层平顶单元楼。至于三区,目前已经建成了很多新小区,我有部分照片是好几年前拆迁的时候拍的。
关于三里河的这批老楼房,并不能算是危楼,这些楼房无论在建筑工艺上还是质量上,与如今的楼房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坚固程度还要好。而且这片地区的老楼房都是著名设计师设计的,算是50年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作,反应了那个年代北京居民住宅设计的最高水平。
本条记忆来自贡献者“南城老李1979”,该用户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