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区里的光明楼
对于老崇文的居民来说,光明楼是个非常熟悉的地名,公交车专门还有这么一站。在北京,除了工会大楼这样的国家机关设立一个公交站牌外,居民住宅貌似只有安化楼和光明楼设立有站牌。
光明楼指的是光明路以北,夕照寺中街以南,铁路以东,夕照寺街以西这一范围内的老楼群。由于崇文区在早年间相对比较荒凉,广渠门内以南的大片地区居民较少,特别是靠近护城河的这片区域。曾经有不少外地进京逃难的人群都集中在了广渠门内路南,生活非常艰难。1949年后,政府大力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开始大规模修建住宅楼。幸福大街一带的幸福楼以及光明楼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光听“幸福”和“光明”的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气息。
光明楼由光明中街、光明东里和光明西街等街巷组成,规模较大。但相对于幸福楼而言,我对光明楼其实并不是很熟悉,仅仅是小时候坐车听到过售票员报账。光明楼建筑风格多样,有类似幸福楼一样的带有苏式风格的尖顶老楼。也有五层楼高平顶的单元楼。建筑面积广,楼群风格多样是光明楼的特点。
如今漫步在光明楼的楼群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那种悠闲生活。楼群中非常清净,不同风格的楼房有序地排列着。铁路旁有光明楼的体育锻炼场地,楼群中还保留着早期大象造型的儿童滑梯。可以想象出,当年生活在这片楼群中的人们过的还是比较惬意。
光明楼各楼的建造时间不一,最早的可以和幸福楼同期,大致建于1958年前后。临铁路沿线光明西街那边的五层单元楼则建于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由此可以看出,早年间光明楼仅存在于幸福大街路西的一块地方,后来才慢慢往西扩建,直至铁路。而这条铁路,也是光明楼和幸福楼的分界线,一条叫福光路的小马路从铁路下面穿桥而过,连接两个社区。
本条记忆来自贡献者“南城老李1979”,该用户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