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五条陕西会馆旧址
明清时期,为了科举考试和贸易经商,陕西籍人士聚集北京,他们从联乡谊、通商事的实际需要出发,捐资修建会馆,使陕西成为在京师修筑会馆较早和较多的地区。
陕西作为历史上的京兆皇都和中国科举考试的发祥地,有着重视文化教育的历史积淀,督农仆耕作,课子弟读书,是陕西人的传统家风。因此,在明清时期举办的274场会试中,陕西关中是县县有人,场场赴选.并产生了像明代的王恕、清代的王杰等钦点状元,出现过弘治年间华州东思庄“三子登科”、万历年间王庭诗“兄弟同榜”的科场佳话。所以,明清时期大量陕西士人赴京求取功名,他们需要在京师赁房攻读,借寓夸官。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陕西商人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跨州越县,到各地做生意,特别是在北京做皮货、水烟、药材的陕西商人不少。
在士人科举考试和商人贸易经营的两种需求拉动下,旅京的陕西士商为了居住存货,联络乡谊和扩大陕西在京师的影响,开始捐资修建会馆。陕西士人在北京最早修建的会馆,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是明万历三年由陕西三原人时任户部尚书的温纯倡修的三原会馆。此三原会馆并非我曾经介绍过位于校场头条的三原会馆,而是位于宣武区五道街。另外在潘家胡同还有6处房产。头条的三原会馆应属老馆之后兴建。
此外,位于保安寺街的关中会馆也颇为有名,只可惜09年仅拍摄了一个外观,并未进入馆内,当我想再去的时候,会馆已无存。在我所记录过的陕西籍会馆中,曾经介绍过位于前孙公园胡同的朝邑会馆、沙土园的富平东莞和南新华街的富平西馆。而大荔会馆、渭南会馆、商州会馆等均有照片资料,以后会慢慢整理编写。
位于校场五条51号的陕西会馆不同史料记载多有出入,该馆规模并不大。位于路东的20号蒲城会馆已无原貌,没有收录整理的价值。如按该馆为泾阳会馆的说法看,最初创建于明朝末年,馆址最初位于大外廊营胡同,清雍正年间重修,清末由原址迁往校场五条。
目前此馆是否为泾阳会馆,还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暂且只按陕西会馆去记录。毕竟在我查阅的大多数资料中,都标注此馆为陕西会馆。但更多的历史并无从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