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模式口大街承恩寺记录(一)

上传时间:2018-12-10 16:27:13

生成地点:承恩寺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模式口大街承恩寺记录(一)

      石景山区早先只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部集中在模式口地区。最早的一处就是昨儿聊过的法海寺,而另一处是位于法海寺不远山脚下的承恩寺。

       承恩寺是明正德五年由司礼监太监温祥兴建,正德八年竣工,明武宗赐额承恩禅寺,僧录司左觉义宗永为寺院首任住持。清乾隆二十二年、道光二十三年和三十年三次重修,至今仍保留明初建筑格局。

       承恩寺的特色为“三不五绝”,这在京师各庙宇中极为罕见。所谓的“三不”,即不受香火,不作道场,不开庙。这个习惯自建寺后一直保持了下来,即便今天,承恩寺也是非开放单位。   

       而“五绝”,即下马石、碉楼、壁画、人字柏和钟鼓楼。一般来说,下马石或称上马石在皇宫、王府以及达官贵人府第多有设置,与平民百姓无缘,因此并不多见。承恩寺山门前有一对保存完好的下马石。寺庙设置下马石,寥若晨星,承恩寺有下马石,说明它不是一般的寺庙,与官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寺庙院内四周有石砌碉楼四座,为国内寺院所罕见,楼高三层,碉楼下有地道连通各处。每座碉楼方方正正,边长十余米。层之间原有隔板,墙上筑有石窗.是由整块的石材凿成篦状的.起着射箭的箭眼作用。目前北京地区我所知的有碉楼的寺院是位于西八里庄的摩诃庵和石景山西黄村的显应寺。不过这两处寺院的碉楼规模都很小,仅保留一座。

       由于寺庙整体建筑成“回”字形,除了外面的大墙,自天王殿至法堂,四面均由殿堂房屋围住,成为固若金汤的内院。内院东南、西南院角是钟、鼓楼,与其它寺院独立建筑的钟鼓楼有别。法堂北是一6000平方米面积平地,不栽花儿,不种树,据说是操练场,这也是京都寺庙中绝无仅有的。寺中现有古树十数株,其中的银杏、松柏已生长3、4百年,深秋,银杏树树叶金黄,果实累累。寺院北墙处有一人字柏,是北京城内外罕见之物。

      至于承恩寺的壁画,其精美程度不亚于法海寺。早期承恩寺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等处 均绘有精美壁画,现除天王殿外,其余不存。天王殿现存六铺壁画,东西墙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北墙绘两幅“放生图”。两幅壁画描画的是“放生”和“放飞”的故事。西边的是放鱼、虾、放蟹回归河流,东边的是放乌回归天空,把鸟由鸟笼中解放出来它们在高空自由飞翔。画上人物在东西两面各有八人,共有十六人,主角同是皇帝和皇后,各由六位侍女陪伴。

      西面的壁画上左侧有一匹白马和一匹灰马,跳跃着向人群奔来,完全是无拘无束的,并没有戴嚼子和任何缰绳,最左边的侍女却牵着一头黄色的鹿.走在两匹马的前头。皇后捧着一个大碗,碗呈黄色,有漂亮的花纹.里面显然盛着要放生的鱼虾。两名侍女为皇后举着团扇,一名侍女为皇帝举着华盖。另一名侍女紧挨着皇帝手持一个小口径大肚的蓝瓶,大概是盛水的。皇帝走在最右边,用一枚浅口盘向桥下的水中释放鱼、虾、蟹,水柱中共有六条活物:一蟹、二虾、三鱼.水注下泄后击起了不小的浪花。东面的壁画和西面的壁画相对称,在东面壁画上皇帝位于最左边,他左手正释放一只有风头的鸟,这只鸟的上方有七只已经起飞的被放了的鸟,按比例飞得越远的身子越小。除三名打扇、打伞的侍女外,有一名侍女由皇后棒着的鸟笼中已经取出一只鸟.准备递给皇帝放飞,最左边的一名侍女拿着第二个鸟笼子.早已是空的。第五名侍女手捧着一个红色的盒子。画面下方有非常写实的野花,棚棚如生。

       东西墙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当初是充当四大天王衬景,分别是青、红、白、黄龙,在祥云中飞舞腾跃,栩栩如生,反映明代壁画艺术的多种风格,非常珍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承恩寺和法海寺的境遇不同,早期并未受到重视。1949年以后,慢慢成为了九中的一部分,后来又独立出来,成立了北京市石景山中学。在文革期间,由于天王殿是学校图书馆,壁画被挡在了书柜的后面,并没有被发现,所以得以保留下来。而寺庙内其他文物古迹均遭到毁灭性破坏。

       上世纪90年代,九中腾退了承恩寺,并划归给了石景山文委管理,1990年你,承恩寺才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恩寺目前不对外开放,但有的时候这里会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我是通过杨金凤老师给联系,得以进入寺院内,欣赏精美绝伦的真品壁画。


      本条记忆来自公众号“南城老李1979”,该公众号于2018年6月入驻本项目平台,参与记忆贡献,现已经成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