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我的北京记忆

已添加 0

已添加 0 篇文集  0 张图片  0 个视频

首页 > 文集

东花市斜街袁崇焕祠

上传时间:2018-07-27 18:16:37

生成地点:东花市斜街

贡献者: 南城老李1979

标签

地图展示

东花市斜街袁崇焕祠


       2002年,崇文区启动危改方案,倾斜了400多年的东花市斜街将要“扶正”。这个消息一出,住在52号院儿的佘幼芝老人坐不住了。她必将要与守候多年的袁崇焕祠短暂告别。我至今记得那一年电视上播出有关袁崇焕祠将要改造的新闻,佘幼芝老人痛哭着为袁大将军最后一次扫墓的画面牢牢印在我的脑海中。


       提起佘家人,也是在那一年东花市斜街拆迁改造被广为熟知的。佘家先祖佘明德曾经是袁崇焕部下,随袁大将军多次出生入死。明崇祯二年十月,清兵与蒙古兵20万以上进攻明朝首都北京。袁崇焕率军在广渠门外取得广渠门大捷,击溃皇太极领军的清兵,解了北京之围。后被皇太极用反间计遭崇祯皇帝凌迟处死。


       佘明德在袁大将军遇害后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将冤死的袁崇焕的首级从朝廷高高的旗杆上偷了下来,埋在自家院内,日夜守护。此举被后人称为“冒死葬忠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佘明德隐姓埋名,带领佘家的老小开始了守墓义举。


       东花市斜街52号院原是广东义园旧址,佘家人再次居住了370多年,到了佘幼芝老人这一代,已经是第17代守墓人了。佘明德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他埋在袁大将军身旁,并要求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清乾隆47年,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道光年间,维修袁崇焕墓,南海吴荣光题写墓碑:有明袁大将军墓。袁崇焕手迹《听雨》,民国初年由康有为出面,各界在墓旁建立袁崇焕祠。原墓堂廊柱曾悬有康有为手书“自坏长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壮山河”的对联。


       49年以后,袁崇焕祠多次被提议要求迁出,但都在佘家人的努力下得以保留,文革年间,袁崇焕祠和墓遭到严重毁坏,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佘幼芝老人的多方呼吁下,袁崇焕祠和墓才得以修复。


       2002年,52号开始动迁,算是东花市斜街第一批腾退的院落。2005年,东花市斜街从版图上消失了,袁崇焕祠保留了下来,经过重新修缮后开始对外开放。袁大将军长眠于广渠门内,而当年曾经和他一起征战参加了广渠门保卫战的部下,则埋在了广外的将军坟,就是现在的忠实里,大将军和他的部下隔河相望。我今年曾经走访过那里,拍摄了崇文区即将被遗忘的那片角落。


      上周六下班从西园子走起,拍了龙潭北里那八条,最后一站,就是东花市斜街的袁崇焕祠。前几个星期我来过,但来晚了,这里已经闭馆了,所以这次再来一次,拜祭一下当年保卫咱北京城的袁大将军。


       袁崇焕祠如今没有任何门牌标示,曾经的东花市斜街52号已经成为了历史。据馆你工作人员介绍,在2002年动迁之前,52号就是大杂院,院子中间自建了很多小房,祠堂内也是民居。佘幼芝老人也住在这个园子里,因为她的保护,在动迁后这个院子里大量的历史遗迹得以保留。翻新过程中,只是将园内的自建房拆除,对墙体进行加固,基本格局没有打破。


       如今,佘幼芝老人还会和老伴儿经常过来看看,给袁大将军扫扫墓。她的先祖佘明德义士就埋葬在袁大将军旁边,恪守当年的承诺,永远守护着这位民族英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